连日来,云和县白龙山街道大坪社区的“和坪邻里服务超市”正在加紧装修。建成后,水电气网、供销、人社等多类服务将实现集成办理,居民不用再为办不同业务四处奔波,真正实现“琐事不出社区、服务一站到位”。
今年以来,云和县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,通过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持续优化阵地功能,推动空间复合利用、服务精准匹配和资源高效整合,把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打造成聚人气、暖人心、促共富的“百姓客厅”。目前,该县已建成县、乡、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93家,完成改造提升43家。
走进云和县党群服务中心,红色影院、云善驿站、志愿者之家、“山里山外”服务点等特色功能区分布井然,以往行政场所的严肃氛围被温馨的生活气息所取代。“为提升空间使用效率,云和已对21个党群服务中心实施‘去行政化、客厅式’改造。”云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金华介绍,此举推动儿童之家、老年活动室等功能区向下延伸,还整合了居民议事、心理咨询、便民接待等10多项服务,真正实现了“一室多用、共建共享”。
刚刚过去的暑假,云和县党群服务中心推出的20余门特色课程深受孩子们的欢迎,而这只是推动服务精准投送的一个缩影。当地持续深化“一十百千”服务优化行动,引入云善暖心团、老李帮忙团、“快乐星期三”等30余家社会组织入驻,并依据县、乡、村三级中心的不同定位,打造出“乡事城办”“童享课堂”“青年夜校”等一批特色项目,构建起覆盖城乡、功能互补的服务网络。针对山区群众,云和整合“流动便民共富车”,设置流动智慧医院、流动供销致富车等21个便民服务点,并打造共享厨房、共享浴室等特色场所,把服务真正送到群众身边。
在平均海拔900米的崇头镇陈坞村,党群服务中心曾经的闲置空间被改造成木玩来料加工“共富工坊”,让10多名留守村民实现了“家门口”就业。村民陈方香高兴地说:“以前找零工得往县城跑,现在村里就有活儿干,一天能赚八九十块钱,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,真是太方便了!”
像这样将传统办公空间升级为共富工坊、零创空间、游客驿站等复合功能区的党群服务中心,在云和已有15家。通过“党群+共富”模式,云和积极推动与文旅企业、来料加工厂等市场主体的合作,探索“政府+村集体+企业”利益联结机制,持续拓展阵地服务外延、提升共富带动能力。